我國美妝行業未來兩年仍將處于高景氣期化妝品市場可分為個護日化和美妝兩大門類,其中個護主要包括洗發水、沐浴露等日化產品,美妝產品主要分為護膚品和彩妝等。美妝的需求背后是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兼具了實際需求和精神需求特性,因此化妝品具備較強的消費韌性。愛美意識的覺醒帶來了顏值時代,國內龐大的消費人口對于化妝品的消費頻次和消費檔次都在不斷提升,推動了中國化妝品行業在迭代更新中不斷增長。國內美妝行業正處高景氣期,2017年后增速明顯加快。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過去10年,我國護膚品、彩妝人均消費額增速居于世界前列,2018年我國美妝市場規模(含護膚品及彩妝)為385億美元(約合2,550億人民幣),超越美國(374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長14.9%,增速也領跑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起,國內增速明顯拐點向上,達到12.3%,2018年美妝整體增速達到14.9%,維持高增態勢,其中護膚品、彩妝增速分別為15.2%、26.5%,分別達到321億、43億美元,占比分別為83%、17%。
1、2022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化妝品行業是美妝行業的大頭,美妝行業的發展也是非常迅猛的。截止至2018年中國美妝行業年產值約4000億元左右。根據美妝行業的發展趨勢,預測2019年我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225億元,2022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并預測在2023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5490億元左右。據預測,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6.77%,美妝行業發展前景巨大。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國美妝行業迎來了一輪蓬勃發展期。美妝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營銷手段也日趨多元化。在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新一代消費人群日益崛起的大背景下,直播網購、創新跨界等場景化營銷漸成趨勢。
中國美妝行業的產業鏈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一是供應商,二是品牌商,三是銷售渠道,最后是消費者。
中國美妝行業產業鏈分析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2018年人均消費額同比增長17.0%至28美元/人,首次超越全球平均水平(27美元/人),但較歐美日韓仍有很大差距,僅為日本(193美元/人)的1/7左右,其中護膚品僅為日本1/6,彩妝僅為日本1/10。我國的化妝品市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美妝行業市場規模持續穩步擴大
國內美妝行業近來發展態勢強勁,早年入駐中國的國際知名品牌及近些年不斷崛起的本土品牌,都在一定程度上分得了行業整體快速發展的紅利。我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持續穩步擴大,在這一過程中,國際品牌占據主導,并對國內美妝市場的產業鏈發展起到引領作用。中國消費者不再偏好海外品牌商品。
3、驅動我國化妝品行業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因素包括:
1)化妝品消費群體的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城鎮化進程,促進了美妝意識覺醒,帶來了化妝品消費人口的快速增長;2)人均消費品類增加:美妝理念的快速普及使得化妝品市場結構逐步多元化;3)人均消費檔次提升:從大眾化妝品往高端化妝品升級。
1)消費群體的增長與邊際變化資生堂將化妝品的主力消費人群,定義為“核心化妝品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鎮、年齡大于20歲、年收入不低于3萬元人民幣的女性,根據該公司的統計,國內的核心“化妝品人口”數量從2005年的2,200萬人已增長到2010年的1億人,同時預計2015年達到2億人,2020年將達到4億人。另外,我國城鎮化率從2003年40.5%上升到了2019年的60.6%,而且未來一段時間還將繼續提高。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2015年突破了3萬,2019年達到了4萬,未來也將保持一定增速持續上行。20歲以上女性比例一直處在上升通道當中,2018年占到總人口43.9%,達到6.13億。綜合以上因素,我們認為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15年超過3萬閾值,美妝意識覺醒的人口基數迅速擴大,是化妝品消費增速提升的最重要因素。
這其中,消費群體的邊際擴容是其中關鍵,從年齡分布上看,95年后出生的Z世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其美妝意識形成較早,對化妝品的品質訴求較強,是化妝品消費最大潛力群體。根據阿里數據分析,95后在線上人均化妝品消費增速2018-2019年都是各代際里最高的,也是線上增速貢獻最大的群體。
而從行政區域上看,作為城鎮化主陣地的低線城市,也是國內化妝品的最大增量市場。MAT2019三四線城市已經占到線上消費人數的46%,人數同比增速也超過了一二線城市。
從消費群體年齡分布來看,2018年化妝品消費人群中,30-35歲消費者占40.30%;25-29歲消費者占35.9%;35歲以上消費者占12.30%;18-24歲消費者占11.40%;18歲及以下占0.10%。由此可見,90后已經成為我國化妝品行業絕對主力消費人群。
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代際變遷、城鎮化仍將持續提供化妝品消費人口增量,未來消費群體有望保持擴張。
2)消費品類不斷增加
化妝品品類主要有護膚品與彩妝,對應護膚需求與化妝需求。早期人們的消費需求集中在洗面奶、爽膚水、乳液、面霜等基礎護膚,但隨著消費升級,眼霜、精華、防曬等精致護膚需求被提上日程,皮膚保養到位后,彩妝需求隨之而來,化妝品市場結構逐步多元化。據淘數據顯示,阿里系電商平臺上,眼霜、精華、防曬等精致護膚品銷量增速明顯高于爽膚水等基礎護膚品,散粉、唇彩、粉底液等彩妝銷售額增速維持高位。另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彩妝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4.3%,高于護膚品增速(YoY+13.2%),占化妝品份額較10年前提升約3%至10.4%,尤其自2015年起,滲透明顯加速。對比日本彩妝比例,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未來數年有望保持增長。
3)消費檔次不斷升級
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高端護膚品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4.9%至679億元,明顯高于大眾護膚品(YoY+8.4%),占比較10年前提升約10%至32%;高端彩妝同比增長51.2%至149億元,遠高于大眾彩妝(YoY+13.5%),占比較10年前提升約11%至35%。而對照人文及消費方面相似度較高的日本,其高端護膚品和彩妝占比都超過50%,我國化妝品消費檔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